葉黃素是一種天然存在的類胡蘿蔔素,脂溶性的黃色物質,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透過飲食獲取,在人體各處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特定的神經組織中濃度尤其高。
二、葉黃素在人體內的分佈
葉黃素存在於人體的各種組織中,但它主要在兩個部位因為*選擇性累積*而有較高之濃度。
1. 眼睛
- 黃斑部(視網膜中央):葉黃素及其異構體玉米黃素(Zeaxanthin)是*黃斑色素*(視網膜中央的小黃點)的主要成分。黃斑部是葉黃素在整個身體中的濃度最高的地方。葉黃素通常在黃斑週邊區域含量較高,而其異構體玉米黃質則主要集中在中心凹。
- 水晶體:葉黃素也集中在眼睛的晶狀體。
- 葉黃素在血液中透過高密度脂蛋白(HDL)攜帶運輸。
- 在血腦屏障處,可能經由如SR-B1等專一性轉運蛋白的幫助,從血液進入腦部內皮細胞。
- 進入神經組織後:可能透過 StARD3等結合蛋白,將葉黃素鎖定和累積在腦細胞膜中,以發揮其抗氧化和保護功能。
- 葉黃素是人類腦組織中主要的類胡蘿蔔素,無論是在嬰兒還是老年人中。葉黃素會聚集在與記憶、學習和認知功能相關的大腦區域。
三、葉黃素的主要功能
葉黃素的功能主要源自於其強大的*抗氧化劑*和*藍光過濾*特性。
1.眼部健康與保護
- 藍光過濾:在黃斑部,黃斑色素就像天然太陽眼鏡一樣,過濾高能有害的*藍光*波長。因而保護了感光細胞免受損傷。
- 抗氧化活性:葉黃素作為一種強效抗氧化劑,能夠中和光照和代謝產生的不穩定分子,亦即*自由基*。這有助於防止氧化壓力以及視網膜和晶狀體的損傷。
-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保護黃斑部免受光損傷和氧化損傷。(有AREDS2臨床試驗證實)。
- 白內障:保護水晶體免受長期氧化傷害。
- 視覺功能:濃密的黃斑色素有助於改善視覺功能,例如對比敏感度、眩光恢復和整體視力。
- 抗氧化保護:葉黃素的抗氧化作用被認為可以保護神經組織免受氧化壓力的影響,而氧化壓力是導致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的一個因素。
- 認知支持:研究表明,較高的腦部葉黃素水平(或較高的攝取量)與更好的認知能力呈正相關,包括記憶力、學習能力和處理速度的提高。
- 早期發育:葉黃素是嬰兒大腦中的主要類胡蘿蔔素,這表明葉黃素在早期視覺和認知發育中發揮潛在作用。
*心血管健康:葉黃素的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可能有助於透過減少對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的氧化損傷來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硬化)。
*皮膚健康:它會在皮膚中積聚,被認為可以保護皮膚免受藍光和紫外線的傷害,從而可能改善皮膚的水分和彈性。
四、每天需要補充多少葉黃素?
衛福部食藥署規定每日額外補充葉黃素(錠及膠囊)不應超過30毫克,其他形式(例如果凍型式)則不應超過9毫克,這個是為了避免食品安全風險所訂定的,而非指需要如此高的劑量才有效果。美國在執行AREDS2的臨床試驗時,是直接讓一般飮食的受測者額外食用10毫克葉黃素和2毫克玉米黃素,進而統計歸納出此配方可以降低老年黃斑部病變發展到晚期的風險,亦即每天只需額外補充10毫克的葉黃素即有功效,不宜長期補充高濃度的葉黃素,以免承擔脂溶性葉黃素累積之健康風險。即使高黃斑部病變風險的糖尿病患者,通常醫生亦指導每天不補充超過20毫克的葉黃素。市面上有些產品標榜每份含有30毫克的葉黃素,若屬實,宜謹慎食用(相關資訊可參考衛福部公告)
五、葉黃素的來源
1. 天然來源:
葉黃素存在於黃色、橙色或綠色的水果和蔬菜,通常與玉米黃質一起存在。最佳天然來源是深綠色葉菜類,含量依次為羽衣甘藍、菠菜、芥菜、豌豆、蘿蔓萵苣、夏南瓜、綠花椰菜、胡蘿蔔..。蛋黃中亦有葉黃素,來自於雞隻飼料。每天食用100公克的菠菜可獲得約10毫克的葉黃素;相同的量若是由綠花椰菜補充,則需要一公斤;至於奇異果,則需要吃10公斤。亦即,天底下沒有第一名的蔬菜或第一名的水果,均衡飲食才是最佳的。
2. 保健食品:
依據美國的統計,現代成年人平均每天由正常餐飲僅攝取約1~2毫克葉黃素,可能不足以獲得健康益處,因此建議偏食者(尤其是不喜吃綠色蔬菜者)、外食族、3C產品(手機、螢幕)使用者以及代謝症候群應額外補充含有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的保健食品。正常情況下每日額外補充6至10毫克 (搭配玉米黃素1.2至2毫克,亦即5:1),糖尿病患者應依醫師指示,例如每日補充20毫克。由於葉黃素是脂溶性的,因此飯後或飯間食用可以顯著提高人體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