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蟲草子實體定向培育
壹、生產蛹蟲草子實體的通用步驟概述
一、選用優質純正的蛹蟲草菌株
1. 菌株的基因組成是影響生長速度、子實體產量以及蟲草素等生物活性化合物濃度的關鍵因素。
2. 要確定所使用的是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而非其他未經衛福部食藥署核可使用的Cordyceps種類,例如九州蟲草(Cordyceps kyushuensis)。
3. 要妥善保存菌株。蛹蟲草的菌株特性很容易變異,通常在繼代培養數輪之後其形成子實體的能力會降低,亦影響其生合成菌化素(例如蟲草素)的特性。
二、配製適當的培養基基質
1. 基礎培養液:依據菌種特性配製含有碳源(葡萄糖、蔗糖或其他醣類)、氮源(蛋白腖、酵母萃取物或富含氮的粉末,例如蠶蛹粉)及維生素和礦物質(B群維生素和各種鹽類例如硫酸鎂、磷酸鉀)的培養液。
2. 穀物培養基質:選擇自白米、糙米、燕麥、小麥和薏仁等等。
三、滅菌
將準備好的基質和營養混合物放入培養瓶或罐中,然後用高壓滅菌器進行滅菌。這可以殺死任何可能污染培養物的競爭微生物。
四、菌絲生長(俗稱走菌)
1. 接種:基質冷卻後,接種蛹蟲草接種源。此步驟必須在無菌環境中進行,以防止污染。
2. 暗培養:將接種好的菌瓶移至培養室。溫度保持在20-25°C的範圍內。菌絲體將生長並在整個培養基上定殖,通常約1-2週,直到整瓶穀物培養基質完全被白色菌絲體定殖。
五、子實體形成
1. 光照:蛹蟲草具有高度的向光性,需要適當流明的光照來啟動和發育其子實體。通常每天使用LED燈進行光照。
2. 溫度:保持在18-22°C的範圍內。
3. 濕度和FAE(新鮮空氣交換):高濕度(相對濕度80-90%)對子實體的發育至關重要。然而,充足的新鮮空氣交換也是必要的,以防止二氧化碳的積聚,因為二氧化碳會抑制子實體的生長。
六、生長和成熟:照光培育1~2週,穀物基質表面將開始形成細針狀的原基。這些原基將持續長成橙紅色棒狀子座。在3~5週之後,子座頂端開始形成子囊果,這些子囊果呈現細點狀,亦即是蛹蟲草的子實體部位。子座大小和菌化素(生理活性物質)的濃度隨著時間的進展而增加。
七、收穫與乾燥
1. 收穫:子座(子實體)通常在出菇4-8週後即可收穫。最佳收穫時間可能取決於顏色、大小以及特定化合物的所需濃度等因素。例如要做煮雞湯的食材,4週即可採收,此時子實體最漂亮,做食材最賞心悅目,但幾乎不含有具生理機能性的菌化素(例如蟲草素),通常境外進口的都屬此類。
2. 乾燥:收穫後,將子實體乾燥以去除水分並保留其活性化合物。乾燥通常在低溫下進行(例如50-60°C),雖然費時,但可以防止有效成分被熱降解。
貳、百鵬天翔公司定向生產蛹蟲草子實體技術
蛹蟲草之藥理效用取決於其菌化素(mycochemicals)的種類及含量,這個會因使用的菌株、培養基質、培育條件、生長天數而有所不同。百鵬天翔所開發的專門技術,可以依據不同醫藥機能需求,定向生產(directed production)含有特定菌化素之蛹蟲草子實體當食品及藥物原料。例如若需要具有抗藍光保護視網膜黃斑部之機能,則可培育含有高濃度蟲草黃烯(cordylutene)之蛹蟲草子實體;需要具有降眼壓之機能,則可培育含有高濃度N6-(2-羥乙基)腺苷(HEA)之蛹蟲草原料子實體。
欲使用蛹蟲草的子實體當保健食品原料,整個生產程序的控管非常重要,才能讓每批原料的機能趨近一致,包括:
A. 使用相同的菌株(品系、保存及活化狀態等等)。
B. 相同的培養基質(原料種類及產地等等)。
C. 相同的環境控制條件(溫度、照光度、照光時間等等)。
D. 相同的培育程序及時間。
E. 設定指標成分的種類及含量當作品管(QC)要件。例如訴求護眼機能,就以cordylutenes及6-HEA為主要指標成分,輔以adenosine及cordycepin當作輔助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