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茯苓是甚麼?
茯苓是一種真菌,學名Wolfiporia extensa或Wolfiporia cocos (Poria cocos)。茯苓作為藥用的主要部份並不是其子實體(長在地上部的蕈菇),而是其在地表下所形成巨大圓形至卵圓形的菌核(sclerotium),直徑最大可達數十公分,重量可達數公斤,甚至數十公斤,外表深褐色,剖開內部則為白色。茯苓之菌核又稱玉靈、茯靈、萬靈桂、茯菟、茯苓神、伏靈,含多醣體,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莫酸(tumulosic acid)(豬苓酸B, polyporenic acid B),是功效廣泛且藥性溫和的中藥材。茯苓的天然主要寄主為馬尾松、赤松,亦可長在黃山松、雲南松等等松樹的根部,目前可以段木或太空包人工栽培,露地埋土形成菌核時需防治白蟻。
二、茯苓在傳統醫學的應用
茯苓是中醫臨床上應用極為廣泛的藥材,被譽為「四時神藥」,在許多經典方劑中都可見其蹤影。它能發揮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等多重功效。
茯苓不同部位的應用差異:
1. 健脾益氣類(脾虛濕盛)
這些方劑主要用於脾胃虛弱,伴有水濕停滯的病症,茯苓在其中發揮健脾和滲濕的作用。
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用於治療體內水液代謝失調引起的病症。
茯苓的安神作用(尤其是茯神)常用於治療與心脾兩虛相關的失眠、心悸等。
三、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之茯苓主要成分與潛在功效
現代研究對茯苓的成分進行了探討,發現其多醣體和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莫酸(tumulosic acid)(豬苓酸B, polyporenic acid B)等三萜類(triterpenoids)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包括抗腫瘤、免疫調節、抗發炎、抗氧化等潛力。
1. 免疫調節作用
茯苓多醣稱為「生物反應調節劑」。研究表明,它們透過以下方式調節免疫系統:
實驗室和動物研究表明,茯苓多醣和三萜類化合物均對多種癌細胞系(例如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具有抗腫瘤活性。其機制包括:
茯苓在多種實驗模型中均表現出顯著的抗發炎活性。已知茯苓酸等三萜類化合物能夠抑制發炎通路,包括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 A2)。它們可以抑制促發炎細胞激素(如TNF-α和IL-6)的分泌。
4.抗氧化作用
茯苓中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有助於減少氧化壓力引起的細胞損傷,而氧化壓力是導致老化和多種慢性疾病的因素。
5 對器官的保護作用
研究顯示茯苓對代謝失衡有潛在益處,例如:
茯苓中的多醣體可作為益生元(prebiotics),幫助調節腸道菌叢(gut microbiota)的組成和結構,從而帶來廣泛的健康益處,包括免疫和代謝功能。
**重要提示:雖然大量的臨床前(體外和動物)研究支持茯苓的多種藥理作用,但從嚴格的科學/西方醫學角度來看,茯苓作為獨立藥物進行的大規模人體臨床試驗數量通常不足以明確證實其對所有這些疾病的完全療效和安全性。然而,在多個亞洲國家,茯苓是已被核可的藥物配方成分。
茯苓是一種真菌,學名Wolfiporia extensa或Wolfiporia cocos (Poria cocos)。茯苓作為藥用的主要部份並不是其子實體(長在地上部的蕈菇),而是其在地表下所形成巨大圓形至卵圓形的菌核(sclerotium),直徑最大可達數十公分,重量可達數公斤,甚至數十公斤,外表深褐色,剖開內部則為白色。茯苓之菌核又稱玉靈、茯靈、萬靈桂、茯菟、茯苓神、伏靈,含多醣體,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莫酸(tumulosic acid)(豬苓酸B, polyporenic acid B),是功效廣泛且藥性溫和的中藥材。茯苓的天然主要寄主為馬尾松、赤松,亦可長在黃山松、雲南松等等松樹的根部,目前可以段木或太空包人工栽培,露地埋土形成菌核時需防治白蟻。
二、茯苓在傳統醫學的應用
茯苓是中醫臨床上應用極為廣泛的藥材,被譽為「四時神藥」,在許多經典方劑中都可見其蹤影。它能發揮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等多重功效。
茯苓不同部位的應用差異:
- 茯苓皮(菌核外皮):利水消腫。主治水腫、小便不利。
- 赤茯苓(菌核外皮下的赤色部分):滲利濕熱,用於濕熱引起的小便淋瀝澀痛。
- 白茯苓(菌核內部白色部分):健脾滲濕。主治脾虛泄瀉、水腫等。
- 茯神(抱松根的茯苓):寧心安神。用於心神不安、失眠。
1. 健脾益氣類(脾虛濕盛)
這些方劑主要用於脾胃虛弱,伴有水濕停滯的病症,茯苓在其中發揮健脾和滲濕的作用。
- 四君子湯:益氣健脾,是治療脾胃氣虛的基礎方。
- 參苓白朮散:益氣健脾,滲濕止瀉。主治脾虛濕盛、食少便溏。
- 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茯苓在其中有助於利濕,防止滋補藥物過於滋膩。
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用於治療體內水液代謝失調引起的病症。
- 五苓散: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主治水濕內停,小便不利。
- 豬苓湯:利水清熱養陰。主治水熱互結,小便不利,伴有發熱、口渴。
- 苓桂朮甘湯:溫陽化飲,健脾滲濕。主治痰飲內停引起的心悸、頭暈、胸悶。
茯苓的安神作用(尤其是茯神)常用於治療與心脾兩虛相關的失眠、心悸等。
- 歸脾湯: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主治心脾兩虛引起的失眠、心悸、倦怠等。
- 安神定志丸:寧心安神,鎮驚定志。主治心膽氣虛,驚悸失眠。
- 黃連溫膽湯:清熱化痰,和胃安神。主治痰熱內擾引起的失眠、心煩。
- 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癥。傳統上用於治療婦科瘀血症,如經痛、子宮肌瘤等。
三、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之茯苓主要成分與潛在功效
現代研究對茯苓的成分進行了探討,發現其多醣體和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莫酸(tumulosic acid)(豬苓酸B, polyporenic acid B)等三萜類(triterpenoids)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包括抗腫瘤、免疫調節、抗發炎、抗氧化等潛力。
1. 免疫調節作用
茯苓多醣稱為「生物反應調節劑」。研究表明,它們透過以下方式調節免疫系統:
- 增強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s)和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的活性。
- 促進免疫刺激因子(cytokines)的分泌。
- 幫助平衡免疫反應(例如調節Th1/Th2平衡)。
實驗室和動物研究表明,茯苓多醣和三萜類化合物均對多種癌細胞系(例如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具有抗腫瘤活性。其機制包括:
- 抑制癌細胞增生並誘導細胞凋亡(apoptosis)。
- 抑制形成為腫瘤供血的新血管)(血管新生, angiogenesis)。
- 可能增強化療藥物的療效並減輕其副作用。
茯苓在多種實驗模型中均表現出顯著的抗發炎活性。已知茯苓酸等三萜類化合物能夠抑制發炎通路,包括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 A2)。它們可以抑制促發炎細胞激素(如TNF-α和IL-6)的分泌。
4.抗氧化作用
茯苓中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有助於減少氧化壓力引起的細胞損傷,而氧化壓力是導致老化和多種慢性疾病的因素。
5 對器官的保護作用
- 利尿和腎臟保護: 茯苓的傳統用途也因其利尿特性而受到研究。研究表明,其化合物可能透過減少發炎和氧化壓力來保護和支持腎臟功能。
- 保護肝臟:茯苓因其保護肝臟免受損害(Hepatoprotective)的潛力而被研究。
研究顯示茯苓對代謝失衡有潛在益處,例如:
- 抗糖尿病:可能有助於降低血糖水平並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 抗肥胖:多醣可能有助於調節代謝途徑並影響脂肪質的消化和吸收。
- 鎮靜和安撫:茯苓萃取物傳統上用於“安神”,現代研究表明,其可以:
- ***改善睡眠質量,可能透過涉及鎮靜神經傳導物質GABA和增加血清素釋放的機制發揮作用。
- ***在動物模型中具有抗憂鬱和抗焦慮樣作用。
- 神經保護和認知增強:對阿茲海默症小鼠模型的研究表明,茯苓萃取物可能有助於清除大腦中的β-澱粉樣斑塊(阿茲海默症的標誌),並改善認知功能。
茯苓中的多醣體可作為益生元(prebiotics),幫助調節腸道菌叢(gut microbiota)的組成和結構,從而帶來廣泛的健康益處,包括免疫和代謝功能。
**重要提示:雖然大量的臨床前(體外和動物)研究支持茯苓的多種藥理作用,但從嚴格的科學/西方醫學角度來看,茯苓作為獨立藥物進行的大規模人體臨床試驗數量通常不足以明確證實其對所有這些疾病的完全療效和安全性。然而,在多個亞洲國家,茯苓是已被核可的藥物配方成分。